第四五七章 新访问舰队抵达法国-《大明1805》
第(2/3)页
“等等,我有个问题,二十万马力,六万吨的排水量,是怎么做到三十二节航速的?”
“对岸,按照我们的计算,我们四万吨的战列舰,要跑到三十节,就需要十五万马力,要跑到三十二节就需要十九万马力以上,六万吨跑三十二节至少需要二十三万马力……”
“所以是……大明的舰体水下线型设计更加的优秀?能够降低阻力吗?”
“大明的舰体形态,确实与我们的不太一样,不过水下的看不到啊……”
后面这些人议论到这里的时候,夏尔也不见外的去问牛鉴了:
“牛先生,大明是怎么让六万吨的船,用二十万马力跑到三十二节的?”
牛鉴笑呵呵的说:
“王储殿下其实可以观察一下大明的船的形态,无论是船头还是船尾还是船底,都与传统的战舰并不相同,都存在专门的减阻设计。
“但具体怎么减少,这是可以算是国家军事机密的,所以就算是大食亲王殿下与王储殿下的这种关系,也没办法直接告诉你们。
“我们只能说,殿下可以安排法国的技术人员,在减阻设计上多多开动脑筋,多关注流体动力学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。
“只要愿意下功夫,应该是能够通过线型设计,减少上万马力以上的功率需求的。”
夏尔听了之后非常感激的点头:
“多谢牛先生提醒,也多谢我的挚友的告知……”
一群人在船舱里面参观了一圈,再次从战列舰的船舱里面出来。
夏尔站在湖广号的甲板上,下意识的看向了隔壁的另外一艘战舰——镇海号航母。
大明把自己造出来的正式版的四万吨航母开到法国来了。
六万吨的新战列舰,给人的感觉当然震撼,但这是在大家都能理解的范围内的。
泰西各国在大明的技术支持下,在过去几年建设出来了一批四万吨级的高速战列舰。
他们因此得以明白,如果自己获得了更高级别的钢铁等相关行业的生产工艺,在现有四万吨战列舰的基础上放大,就能够获得六万吨甚至更大的战列舰的相对合理的设计。
这种本质上就是更快的轮机,更大的火炮,更厚的装甲堆一起的东西,新锐高速战列舰相比传统战列舰也并没有完全颠覆式的变化。
至于航空母舰方面就完全不同了,现在泰西各国都在摸索着怎么造。
以前所有人都从来没造过。
大明在以前也并未提供过任何公开的参考样本。
欧罗巴海军条约的签订,航空母舰的定义被明确了下来。
自后的三年零八个月里面,泰西各国都陆续尝试着建造了一批航空母舰。
这个阶段的新战舰设计,大明的工匠是全程参与的,绝大部分泰西国家的新战舰,都是大明提供了部分技术的。
所以泰西这批战舰什么样,大明那边都是一清二楚的。
对于这批最新的航空母舰,朱靖垣和大明方面的工匠的看法是“各具特色”。
有些国家严重缺乏经验,在相关领域没有任何积累,大明也不提供直接的帮助,所以造出来的船就比较的想当然。
最基础的情况,就是拆掉了原有巡洋舰的后甲板或者前甲板,铺上了半条飞行甲板。
比较奇葩的情况,是拆掉了所有主炮,但是把烟筒继续放在舰体中间,烟筒前后铺设两段甲板的设计。
稍微好一点的情况,是在舰体中间铺设了甲板,把排烟口放在舰体后方。
更好一点的情况,就是把烟筒放在中间侧面的设计,不过有的在左边,有的在右边。
还有的是烟筒完全放倒还朝下弯曲,跑起来的时候朝着海面喷烟的。
这些国家的航母设计,都还只能算是实验性的摸索,都是用来积累设计经验的。
情况最好的,就是英、法、西三国的设计。
这三国相比其他国家,其实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改造探索设计。
再加上三国都有相对成熟的海军体系,还有经验丰富的海军将领和工程人员。
海军条约签订之后的新航母设计,已经是正式的完全以航母为目标的设计了。
所以相对其他国家整的活,三国的新航母在大明的工匠看来已经接近大明的设计了。
都有了全直通的甲板,以及位于甲板中间侧面,整体高出甲板的向上的烟筒。
这两点说起来非常简单的设计,其实就是螺旋桨时代的典型航母的最基础的设计。
这两点确认下来之后,后续的设计更新就可以算是细节上的补充和调整了。
相应的,大明的航母也可以拉出来,直接给泰西人看到了。
夏尔和法国参与航母研究和设计的相关官员,看到大明的这艘航母的时候,都知道自己之前的路子走对了。
现在的泰西各国海军,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盲从心里,只要自己做的跟大明的类似,那就肯定是作对了。
如果跟大明的不一样,那多半是有问题的。
就算是原理上可能非常的合理,但也会遭到本国相关或者不想关人员的反复质疑。
法国人之前看不到大明的航母,所以对于自己的航母设计摸索不是很有自信。
大明现在把航母开过来,对法国人而言,就像是考试完了之后,对了一下答案,发现自己不确定的那个重要问题答对了。
夏尔同也在心中庆幸,自己当初差点儿误解了挚友的暗示,以为航母是越小越好的。
幸亏后来根据英国人的反应明白过来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