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樊子盖道:“巧了,我也有封梁主的书信,这信说让大将军迎接隋军入江陵…….” “好,好,好,迎接隋军之事包在我身上,我先领了玉玺,子盖先帮我安排下过江的船只。”戴僧朔扭身便边走,这樊子盖话未说完,戴僧朔已跟着小太监急匆匆去领玉玺。 戴僧朔进了紫云宫,见宫里异常冷清,沿着宫巷往里走,却不见一人,忽然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,戴僧朔转身一看,竟是一群持刀的侍卫。 “宫廷之内,持刀意欲何为?” 带头的侍卫喝道:“奉安平王密旨,诛杀奸贼戴僧朔!” “啊?” 众侍卫一哄而上,戴僧朔拔剑相迎,抵挡了几个侍卫,宫巷另一侧的刀斧手也杀了出来,一阵乱刀,戴僧朔腹背受敌,命丧黄泉。这才是: 宫闱深深起杀机,只为政见多分歧。 皇室何惜争斗乱,调虎离山施暗袭。 樊子盖叫了几个随从,来到渡口安排船只,心里暗想这信来的这么巧,两封梁主的书信竟然同时到达,心里正犯嘀咕,忽然樊子盖嘴中喊道:“不好!戴僧朔必是中计。”立刻命几个随从在渡口安排船只,自己乘一匹快马,往宫廷方向奔去。 一路飞奔,刚到离宫廷不远的街坊,只见四处兵马调动,城中暗流涌动。樊子盖又调转马头前往驿馆,离驿馆还有一条街,远远望去,驿馆门口早已布满梁兵,查抄缉拿。樊子盖心想,必是亲陈派的皇室夺了戴僧朔的兵权,在城内缉拿自己。 樊子盖催马又往渡口跑去,此时几个随从已经备好一只木船,樊子盖来到江岸,牵马上船。他对随从言道:“快快起锚。” 随从不知是哪里事,便把锚起航,忽见远处来了一标兵马,有二百多人,为首之人正是赵行内,赵行内一看船已离岸,高声喊道:“樊大人,监国有要事商议,何故不辞而别?” 樊子盖远远喊道:“戴僧朔将军遇害,我已料到。监国欲要请我,何必带如此多的兵士?”赵行内气得咬牙切齿,此时船已走远,追之晚矣。 赵行内快马加鞭,回去复命,见了二王萧瓛与安平王萧岩,言道:“樊子盖已提前一步逃往江北。” 萧瓛与萧岩对视一眼,萧瓛急的来回踱了几步,言道:“樊子盖逃往江北,必然通报隋军,我等理当速速去往南陈。” 萧岩道:“眼下之计,赶紧昭告百姓,隋军即将来犯,携民渡江。” 叔侄二人,分头行事,二王萧瓛统帅兵马收拾宫中金银珠宝,装箱上船;安平王萧岩传令百官,张榜告民,乘船入陈。 顷刻之间,西梁三百里人烟鼎沸,江陵城内外人心慌慌,谣言四起,梁国百姓不知缘由,难辨真伪,都以为隋军南下,即将烧杀掠夺,顾不得许多,皆是抛家撇业,携妻带子,纷纷去往岸边渡口,乘船向陈国逃窜。真可谓: 流离失所撑船过,滔滔江水泛花沫。 携民逃难自古有,只为君王互争夺。 千载风浪击江石,百年浩劫付漩涡。 过客无心古风趣,轻舟依旧划纹波。 江陵如何收复,且看下回分解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