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六九章 换不换人间-下-《历史名人在都市》
第(2/3)页
“真是失算啊。”诸葛亮叹息一声。因为没有马,所以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大降低了,本来碰到猎物的几率就比较少,加上对地形的不熟悉,以及猎物本身生存能力的强大,比现代社会的同类更贴近自然,只打到一只麻雀,甚至能算得上是意外惊喜了。
“哎。”零号首长叹了口气,神情有些恍惚的离开了。
在下午的会议召开之前。赵祯就准备把诸葛亮的赏赐给处理了。怎么说也是救驾有功,而且还是个有道高人,所以他就顺利成章的提出,要给诸葛亮晋封王爵而且还是裂土分封的那种。同时,赵祯为了不引起宗室们的反对,特意指出,诸葛亮的这个郡王,不按照中原地区经常使用的名字,也就是不占用你们的名额——其实几乎没有名额限制——要把诸葛亮分封到海南岛去,开发一下边境地区。…
诸葛亮的封号,也就是从来不曾在史料上见到过的琼崖郡王。
但即便这样,重臣们还是纷纷出言反对。其中以包拯、唐介、刘敞反对的最为激烈。唐介是大宋朝的愤青,火力非常凶猛,栽在他手里的宰执大臣,估计能够达到两位数。这在大宋的台谏官员之中,算是战绩突出的了。但是他的愤怒,往往来自于自己的“气”。这是宋朝言官的统一毛病,以主观感受为判断是非的主要标准,至于客观事实,对不起,俺不认识你。
刘敞的反对,就比唐介要理性的多。赵祯这么厚待诸葛亮,很明显是想要拉拢他作为自己的亲信。如今的朝堂之上,庞籍和狄青,已经隐隐能够掌握文武大政,如果再让一个异姓王在宗室里镶进一颗钉子。就隐隐约约形成完全的控制力了。
扳倒狄青和庞籍已经是十分难办的事情了,再加上一个的话,显然不是刘敞想要看到的。所以他必须要提出来阻止这件事情。
但是刘敞也不想一想,他能看到的事情,难道皇帝的几个亲信就看不到吗?狄青被赵祯简拔于行伍之中,荣华富贵也好,战功赫赫也罢,都来源于赵祯的信任。他要是不豁出去命,那可真是会被人指着脊梁骨骂。
庞籍的政治眼光,更是远远超过酸儒刘敞,和没有多少政治斗争经验的狄青,所以刘敞说道:“祖宗疆土,不可轻予他人”的时候,庞籍就开始长篇大论了。
“夏商周三代皆活跃于大河两岸,唯独实行分封的周朝,为后世奠定了广袤的故土。秦朝不知道其中好处,轻易废除,以至于揭竿而起之日,无人在外抵抗。汉高祖起于草莽之间,更无远见卓识。所以大汉分封,都在腹心之地,于是有了七王之乱,晋朝因循,紧接着就是八王之乱。所以使得之后的朝代,不敢轻易实行分封。他们的失败,是没有像周国那样把封国挪到边疆去。”
赵祯闻言大喜。已经在二十一世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赵祯,当然知道逐渐增长的人口,对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来说怎样的双刃剑。分封到边疆去,的确是个好办法。南方的土地,可都是沃土啊,如今却在这群士大夫的口中,成为瘴疠之地。
看到赵祯点头,刘敞立刻反对道:“周朝施行分封,所有才有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。最后,天子只不过沦为摆设。相公是准备让陛下的后人,也成为这种摆设吗?”
这就是典型的诛心之言。不过庞籍的威信,可不会因为这句话而受到削弱,他的斗志和逻辑,更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。
“这个解决起来容易。每次分封,最多也就一县之地,或者一个海岛,谁要想造反,那真是好极了,我大宋军队,养尊处优已久,正好活动活动筋骨。”
刘敞还想再说:“兵凶战危之事,怎可……”但是赵祯的一拍大腿,亢声赞道:“此言甚好。就这么定了。”
重臣议决,即便是拥有封驳之权的两制官员,也不会轻易反对宰相的意见。如果是皇帝这么说,他们还可以展现一下自己的风骨,但是庞籍虽然不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,但耍起花招来,不必奸相丁谓、夏竦差多少。
第(2/3)页